Monday, April 9, 2012

Distinguished Student:交流

澳門義工團訪問交流 分享服務快樂
                                                                                             校園生活‧2012-04-10‧ 學生事務處

澳門義務工作者協會參訪會議發表服務經驗

    【校訊記者張硯卿報導】澳門義務工作者協會9日下午訪問政大,並與指南服務團、愛愛會等服務性社團交流。雙方彼此分享推動義工服務心得,副學務長彭立忠也鼓勵政大同學未來有機會到澳門實地參訪、交流,帶回更多不同的經驗。
1986年,澳門社會工作司舉辦義工領袖才能訓練計畫,許多參與的義工發現社會資源未被有效運用。他們一致認為需要一個扮演橋樑角色的團體,加強各界的連結,澳門義務工作者協會因而誕生。
     澳門義務工作者協會項目經理高頌恩介紹,協會目前廣泛舉辦各個年齡層能夠參與的活動,也積極舉辦企業義工培訓,希望企業體會服務經驗後,進而能自行擴大籌辦。
另外,協會也在每年國際義工日12月5日舉辦優秀義工選舉,希望讓更多澳門人能夠認識義務工作者的現況,並透過頒獎回饋義工、企業不求回報的服務精神。
指南服務團今年獲得國內最高服務獎項青舵獎肯定,前團長、歐西四黃榆媗分享指南服務團的服務模式,從進入國小服務到關注社區需求,長期定點服務獲得居民信任,也發展出和地區居民合作關係。
      而進入偏鄉服務之外,指南服務團平日也耕耘校內和附近社區服務,主動協助舉辦捐血活動,並主動向民間團體募集資源,扮演流通管道。
      搭蘆灣社去年開始推動返鄉服務,今年寒假拿下校內績優服務團隊競賽第一名。「我們都不斷的問自己,到底能給部落什麼?」法律四郭芠萱認為,原住民青年能看見家鄉需要,結合內、外部資源並帶回生長的地方,就是以自己的力量回饋部落。
郭芠萱舉例,返鄉服務時,社團不僅邀請手工藝老師,延續部落的文化資產,也接洽公益平台提供相機,讓原住民學童發揮想像力、創意,拍下他們眼中部落的樣子。
「我們也抱持著謙卑的態度學習」,出隊前先透過探勘、跟部落的人溝通了解部落的實際需要。搭蘆灣社希望以每個人的生命經驗為榜樣,「讓原住民學童了解未來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澳門義務工作者協會監事會主席洪漢銘認為,儘管不同的團體都有不一樣的運作模式,但透過觀摩交流,可以學習各方的優勢,進而從多元的角度反思自己的團體。對他來說,服務不是施捨,因為服務本身就是一種利己又利他的行為。雖然沒有物質上的享受,但精神上的收穫豐富。

搭蘆灣社同學穿著傳統服飾分享回到部落服務的經驗。攝影:張硯卿。
搭蘆灣社同學穿著傳統服飾分享回到部落服務的經驗。攝影:張硯卿。



網路連結:澳門義工團訪問交流 分享服務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