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7, 2011

President of Community Service Club:品格營


2011年寒假政大實小「春暉品格營」

            活動宗旨為藉由為期三日之營期服務,帶領政大實小中高年級學童了解「春暉反五毒」-菸、酒、檳榔、愛滋、藥物濫用之危害,並藉由英文、體育等課程,帶給小朋友一個快樂而充實的寒假。
            為期三日之營期服務,使學童不僅能藉此審視自己的心理狀態並接受輔導尋求改善之道,更藉由「春暉反五毒」宣導防範於未來,使學童將來成長歷程中遇到挫折或低谷時,不會尋求菸酒等危害健康方式逃避根本問題,而是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尋求外界支持輔助,共度難關。

春暉品格營服務記錄:帶動跳



        三天內,除了在課程規劃內和小朋友的互動外,在休息時間小朋友也會主動和大哥哥、大姊姊聊天、談心事。大學生們很驚訝的發現,原來都市的小孩子雖然物質上比鄉村的孩子充裕,但心靈是非常需要關懷的。他們有可能生長在單親家庭,成為典型的「鑰匙兒」,回到家後只能藉由電動排遣寂寞及害怕;或是從小因父親工作繁忙,常常終日看不到父親-父親回來時孩子已經睡覺,父親起床時孩子早就去上學了。也因此,他的童年缺乏父親的關懷,也促成他異常早熟的性格。

春暉品格營服務記錄:相親相愛


            身為這次營隊的總召,我在這次服務學習的規劃中更是獲益良多。這次的經驗使我學習到,原來小學服務並不只可以是到偏遠村莊去進行短期的課輔活動,可以從身邊的小孩子關懷起。雖然這次營隊因為和學校其他活動撞期,以致規模較為小型,但卻能「因禍得福」,讓大學生和小朋友能建立起更緊密的關係。這次服務活動雙方之間的交流,是我從高中便參加大大小小的服務營中最為密切的。大學生還和小朋友互留MSN、即時通,在開學後也保持連絡,擔任一位陪伴孩子成長、分擔孩子憂愁的「大朋友」。

春暉品格營服務記錄:團員合照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1

President of Community Service Club:教育服務


    「春暉品格營」的團隊是由春暉社社員為軸心,在991學其中便開始進行與政大實小之合作企劃、團員討論及課程準備等。至學期中開放政大非春暉社,但對營隊關懷對象及議題有興趣之政大學生共同參與,並申請政治大學服務學習課程。

    營隊成員是多才多藝的-善於規劃的副總召一手籌劃行前準備會,讓營隊有良好的進行基礎;現任廣播主持人的楊小黎以其甜美嗓音及其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帶領小朋友以歡唱方式進入英文的世界;會計系徐秀琴學姊善於肢體語言,以營歌舞蹈教學「越夜越美麗」成為小朋友心目中的大明星,在中場休息時間與其爭相合照。

春暉營照片記錄:結業式頒獎


    營隊團隊成員是分工合作的;除了教學舞台上的明星,台下的工作人員更是各司所職、各盡所能。隊輔組大姐姐的溫柔關懷及悉心照料,逐漸融化都市孩子禁錮許久的冰冷心靈;庶務組團員包辦訂便當、清掃環境等雜物,常常看到庶務組同學在大家都歡散後,還留下來清掃廁所,給小朋友一個衛生的學習環境;活動組團員包辦體育課及設計寓教於樂的遊戲,是小朋友這次寒假最難忘的回憶。

春暉營照片記錄:結業式得獎感言

    營隊團員是相處融洽的;縱使團員來自不同系所領域、不同年級,甚至有一部分同學本來不是春暉社社員,但大家都能敞開心胸,與不熟悉的彼此合作,共同為政大實小的小朋友在無聊寂寞的寒假中畫上一筆絢爛的童年記憶。

有時候,不禁佇足想起小時候的無助。
那時的我,上下學的步伐總是伴著孤獨及徬徨:
我好害怕去上學,同學為什麼都排擠我?
為什麼爸爸媽媽一直吵架?是不是我的錯?
為什麼要一直念書?我只覺得讀書好痛苦!

現在的我,長大了。
我茁壯到能搆著自己的夢想,大步向前,以為自己早已擺脫那份不安。
然而,卻不知道還有好多小朋友每晚伴著寂寞的淚水,輾轉入眠…


  以上是春暉營在邀請政大同學加入工作團隊時所發的文宣。短短的兩段文字卻明確傳達了服務方案動機,引起許多有志一同的政大學生踴躍報名參與。
  我們一直以為行進偏遠深山、或甚至是遠赴國外擔任國際志工才叫服務,卻沒注意到近在身邊,都市孩子的寂寞心靈。

  都市的孩子在社會追求經濟成長的環境下,往往是被犧牲的一群-「鑰匙兒」的綽號下,代表的是一隻隻孤獨的童年陰影;都市孩子沉迷電玩遊戲所代表的背後意義,卻是禁錮的靈魂欲藉由狹小的電腦螢幕探索無涯的世界;校園霸凌的事件層出不窮,難道不是一種孩子的發洩-未成熟的心靈嘗試為無從宣洩的群體不安找尋出路?

春暉營照片記錄:全體團員合照


  此次寒假,春暉社號昭政大同學關懷都市兒童的心靈,並採取行動為他們辦一次富教育意義的營隊。營隊主題除了廣受兒童喜愛的英語及遊戲活動外,還融入春暉社的關心議題「反五毒」-菸、酒、檳榔、藥物濫用及關懷愛滋等議題。期望藉由此次營隊規劃,向孩子們宣導正確的反毒知識,讓他們在往後的人生中不會因知識的誤導而作出戕害自己身心的行為。另外,也藉由孩童與大學生的互動與交流,紓解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孤獨感,使政大實小孩子的寒假生活充滿樂趣與歡笑。

Friday, October 21, 2011

President of Community Service Club:關愛之家耶誕晚會


關愛之家孩童聖誕晚會
    這次的聖誕晚會,是春暉社希望把聖誕節的歡樂帶入關愛之家,而籌備的計劃。其中,比較特別的一點,是春暉社和國際學生合作籌備聖誕晚會,也希望能藉由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員,帶給關愛之家的小朋友一個不一樣的聖誕節。

關愛之家耶誕晚會海報

     這次晚會的籌備活動,從十一月中旬就開始。成員在政大募集學生捐贈給育幼院兒童的聖誕禮物。我們在社群網站Facebook上大力宣傳捐贈活動,政大的同學也熱烈響應。分類包裝後禮物居然多達二十餘箱,需要分批運送!在晚會活動方面,我們準備了聖誕歌曲教學、圖畫及遊戲活動,與小朋友同歡。



利用社群網站成功宣傳捐贈活動
受贈贈物總計二十大箱

      我們爭取到企業Yahoo!雅虎奇摩贊助活動經費,活動中,我們也請國際學生分享自己家鄉的聖誕節經驗,帶給關愛之家的小朋友不同文化的刺激,希望藉此為他們打開一扇國際之窗
,讓他們認識在世界之大。關愛之家的服務中,一共有十餘位國際學生參 與計劃,並在其中貢獻所長。晚會的經費是團員向 Yahoo!奇摩網路公司協調爭取合作經費,最後成功爭取到一萬五千元的補助經費。晚會活動中,十餘種國籍的成員只有一個目標:竭盡所能帶給孩子快樂,我深深感動,並成功實踐「服務無國界」的道理。 


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學生共襄盛舉


耶誕晚會活動流程

    雖然晚會只有短短的一個晚上,但我相信春暉社此次的校內宣傳讓政大人認識「關愛之家」, 也促成了更多政大同學服務關愛之家的機會。例如,本來春暉社和真愛社計劃寒假至關愛之家舉辦服務營隊。最後雖然因人手和時間不足無法實施計畫,然而卻也因此啟發了其它的服務靈感。


外國學生巧扮聖誕老人
關愛之家國際耶誕晚會大成功

     關愛之家秘書長楊捷表示,很高興政大能打破愛滋病刻板印象的藩籬,成為第一所邀請院童參與活動的學校,讓他們在公眾場合被接納與尊重。我相信,服務的種子便是如此不間斷的散播出去 -我相信,這就是服務學習的真諦。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11

Introduction to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出國交換的半年,我就讀於加拿大溫哥華的「西蒙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大學。「西蒙菲莎」是當年探索溫哥華地區的探險者, 我覺得聽起來有點像狗食品牌「西莎」。其主校園坐落於英屬哥倫比亞省本那比 市內山上(很冷,且冬天的時候會下雪),也就是我寄宿家庭所在之地。加拿大大眾運輸系統完善,我搭大眾交通工具就可以到學校。去學校要先坐 123 路公車, 轉捷運(Skytrain)後再坐公車 145 路上山到學校,路程要將近一個小時。現在天氣漸漸轉涼了,冬天的時候在寒風中等公車是一大煎熬。


令人眷戀的陽光草坪


     校園座落於山上,山路大概要走一個小時。還好有接駁公車 145,要不然住 在山下的住宿生每天都要爬山了。學校建築是一體的長型建築,主要建築間皆有 走道連接。在多雨的溫哥華這是個貼心的設施,我都沿著走道走,就不怕雨淋日曬了。但是還是避不了風,寒風沿著走道咻咻地襲面而來,有時候連牙齒都冷得發顫呢。


長形的Simon Fraser Univesity 校區


     學校有廣大的草皮,每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學生們就會帶著自己的午餐,三 兩成群的躺在草地上聊天、曬太陽。上星期才和同學在草地上邊聊天邊吃午餐, 享受著學校居高臨下、環山群抱的悠閒風景,很是愜意。至於午餐,學校餐廳並 不比加拿大其他地方好吃,最多的還是三明治、速食類的油炸食品。到哪裡去都 有咖啡廳,咖啡豆的味道濃的不得了。咖啡上會淋上非常多的鮮奶油,還會加非常多的糖,這就是道地的溫哥華咖啡囉。



Thursday, September 8, 2011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s: Linguistics(LING 220)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s: Linguistics (LING 220)
語言學導論 

     我認為這堂課對非文學主修的學生而言滿有挑戰性的,其專門研究「語言學」。


語言學研究範圍

     與學習語言不同,語言學是研究所有人類語文發展有關的一門學術科目。語言學是一門關於人類語言的科學研究。語言學包含了幾種分支領域,包含了詞法、句法以及語音。
      在學習語言學中,對我而言的困難之處是語言學有許多專有名詞,例如我現 在在學「語音」,就要學習發音部位的英文。(齒齦、硬顎、軟顎、咽腔壁、聲 門、會厭等)。單字都很像,有時候我記不得,常要回去翻找。教材介紹很多種 語言的共通之處,也會特別將加拿大人與其他英語系國家發音不同之處拿出來探討,畢竟這是加拿大的大學!老師每週都會有指定習題,但是是出下一週才會教章節的習題,也就是事先要預習的意思。因為有很多理論,所以這也是要下最多功夫的一門課。 

語言學導論上課大綱


General description
Linguistics 220 introduces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language by focusing on the core areas of linguistics: phonetics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perception of speech), phonology (the patterning of speech sounds in language), morphology (word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syntax (sentenc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and semantics (analysis of meaning in language). There are no prerequisites for this course.

光看到這就嚇了一跳吧!別擔心,有貼心小提醒。


How to succeed in Linguistics 220
1. Do all the readings in advance of the lecture, then reread them again and go over your notes after the lecture. This is not material that can be grasped after a single read.
2. Come to the lectures with your assignments completed. Learning linguistics is like learning to dance—the only way to learn is by doing it.
3. Don’t let small problems become big ones. If something is unclear or you are struggling: tell us so we can help. Also, seek out a good study partner.



有興趣深入研究,請見語言學導論上課大綱

Wednesday, September 7, 2011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s: Asians and North Americans in Public Discourse (ASC 300)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s:
Asians and North Americans in Public Discourse


西方媒體揭露的中國形象 

      這堂課主要在探討從歷史上到今日「中國」在西方中的形象揭露。老師姓「孔」,是說話有濃厚北京腔調的中國人,也是至聖先師孔子的後代!課堂上很多華僑,許多東方面孔說著流利的 英文,討論地卻是深入的歷史議題。老師每個星期會給學生非常多的閱讀材料並 要求寫書摘。因為題材牽涉中西方的歷史議題,閱讀篇章有許多艱深的詞彙。舉例來說,我們要讀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的原文,還有連中文版都不太好讀懂的薩依德「東方主義」英文版。為此,老師在開學的第一堂課就先做了一次測驗,拿一篇討論中國經濟發展的期刊文章要求學生摘要、分析並評論。若是作答無法通過老師的標準,那就會被老師強制退選。


Orientalism written by Edward Said


      在作答的時候,旁邊的加拿大人神速的看完後就咻咻的奮筆疾書,而我卻才剛看完一半。我狂冒冷汗,希望不要被退選,要不然改選其他課會非常的麻煩, 交換學生也可能已經錯過機會選擇比較好的課了。交卷時,一題我寫了五行字, 我偷瞄旁邊的老外寫了十行。老師只告訴大家,「如果未達標準,過兩天會用電 子郵件通知你退選」。接下來兩天我都抱著等死的心態開郵件信箱,但也都沒有老師寄來的消息,我就這樣以五行字通過了老師的標準。下星期繼續去上課,本來三十多人只剩下二十五人,也不知道他們是自己退選還是被老師退掉了。


ASC300 的資格考使我非常緊張!


     每次上課,老師會要求同學先做閱讀書摘,指出大意來。但加拿大人上課好像很喜歡天馬行空的發表言論(?),每次都很明顯地離題,或是做出一些自己洋洋得意的評論來。本著大學學術自由的風氣,老師還是會說「這是個很好的評論」或是「同學的觀點非常有趣」。不過從老師的神情判斷,我猜他是想說「我進度快趕不完了,別浪費時間啦!」。這就是英美體系鼓勵自由風氣教育的有趣之處。

     這堂課從東方主義開始,介紹媒體的傳播其實包含許多不確實的資訊,也間 接影響西方世界觀察世界其他地區的角度。西方人對世界的認知可能是從本位主 義出發而扭曲的形象。接下來我們閱讀從西元 13 世紀開始,記錄中國的文獻。 和我所學的中國歷史兩相對比之下,真的非常有趣。例如,清朝在中國的傳教士 記錄中國人是缺乏神經系統的,因為他們能夠忍受酷刑而不喊痛。因此,當代的百科全書就記錄著:「中國人沒有神經,但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我認為他們邏輯很奇怪:因為如果中國人真不怕痛,那對罪犯施行這些酷刑有何意義呢? 


西方人對中國的印象建立在大眾媒體傳播的資訊上,
但其印象和中國實情卻不一定相同。


ASC300 課程大綱: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will examine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these historically changing attitudes by following two popular movements which have deeply influenced North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Buddhism and Asian martial arts. We will first develop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by briefly exploring such concepts as orientalism, foundational myths, transnationalism and globalism, and then consider the place of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in Asia. 
    However, most of our discussion will focus on what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represent in the West, both historically and at present. The course will include scholarly readings and source texts dealing with Buddhism and Asian martial arts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ose two movements in Asia in addition to articles and video clips examining how Buddhism and Asian martial arts moved into North American society and their present-day significance. Some of the questions we will consider in the class are:

• What was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before WWII?
• What kind of “dialogues” occurred that allowed Buddhism and Asian martial arts to become part of North American culture?  
• In what ways have cross-cultural influences developed new forms of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 What new popular mythic views are now established in Western society around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 How do Buddhist movements and Asian martial arts contribute to stereotyping of Asians and to promoting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對這堂課授課內容很有興趣嗎?請見西方媒體揭露的中國形象 課程大綱

Tuesday, September 6, 2011

Introduction to Course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BUS430)

Introduction to Courses:
BUS430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跨文化管理)


     顧名思義,這堂課就是「管理學」加上「多元文化」。在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下,如何克服文化間的障礙,實行有效的管理呢?這就是本堂課要探討的議題。 老師是保加利亞人,卻說著一口完美的英語。課堂十分生動,老師常播放與文化 議題相關的影片,藉以釐清他所想表達的觀點。不時還會穿插因文化不同,而產生誤會的小笑話,但說真的有時候我搞不太懂笑點是甚麼!
其實這堂課本身就是文化小融爐了。


溫哥華龐大的移民形成城市獨特的多元人種景觀


      在將近三十人中,可以看到加拿大人、 美國人、華僑(大部分是華僑,因為華人很喜歡念這所學校,特別是念企業管理)、 印度移民、不丹人、法國人、智利人、以及北非移民,當然還有來自東歐保加利亞的老師。上這堂課就像走在溫哥華街頭,有著各色人種一樣的種族多元。在第 一堂課老師便調查同學們去過的國家,大家經驗紛異,相加起來不到三十人卻踏進了六十多個國家。可由此一窺同學成長經驗的迥異程度。

     還記得在第一堂課時老師將全班分三組,並將每一組分隔在個別的討論教室 中。三組要扮演不同文化的國家,如 A 組是「父權至上、男重女輕、重視秩序、 科技落後」,而 B 組是「狂放不羈、男女平權、講求公平、科技進步」。再將 三組扮演不同文化的同學打散成 8 組,要求這些「不同文化」的同學根據「本國」 的文化需求,規劃一個理想的大學城。想當然爾,代表不同文化的同學們會有個 字的堅持,以及伴隨而來的衝突及協商。而這些矛盾基本上就是我們在這堂課程 中要學習解決的主要課題。


學習如何解決移民問題,為溫哥華政府當前努力的一大目標。


      當前企業管理課程的風氣是「個案教學」,這堂課也採用許多個案做為教材, 讓同學們應用書本上的管理理論。我們要討論的章節有溝通、組織、領導、激勵、 協商、道德議題。每個主題的個案選自來自世界各地的有趣案例,如美國的度假 村莊管理、阿根廷的旅館家族企業、中國的洗碗機製造商等,並會將這些管理者 所遇到的困境加以分析,及尋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法。這堂課的評分標準之一是一 具發言的積極程度,可以想見本來就勇於發表想法的加拿大人更是積極發言。

      在這堂課上的發言比較有品質。可能是因為老師善於控制場面,同學的發言 較不容易偏離話題。同學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也到過許多國家旅遊,所以呼應了 課程主題「多元文化」。在學習溝通時,老師提及不同民族表達反對意見的方法 不相同。一位加拿大籍的男同學發表,「我到韓國去交換學生時和當地學生討論。 當韓國學生要反對我的意見時,他們並不會像我們加拿大人一樣說『我不同意你』, 而是說『你的意見很好,我們可以再想一想』,但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卻完全忽視 我的意見。」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含蓄」吧! 


學習如何與不同背景的人士合作,是全球化趨勢下重要課題。



課程內容(官方):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area of international and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By learning about the dilemma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are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work environments, students will be better able to function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 business world.  
    The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convey to students a way of thinking that increases their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crossing national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on organizations and on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Special emphasis will be placed on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and groups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focus of the course, as opposed to being country specific, 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in intern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work settings.



Wednesday, July 20, 2011

Volunteer in China Ningxia Education Camp:緣起


Volunteer in China Ningxia Education Camp

活動緣起:

政大與現代晏陽初-喬龍慶博士之相遇
     1980年代中國大陸開放,喬龍慶和夫婿回家探親,看見中國農村農民辛勤工作卻仍過著貧苦的日子,心非常激動,於是決定從「讀」著手,改善農村教育和困境。很快地,他的理念得到其他朋友的支持,包括教育系友、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等人都捐款響應,三年以來,54位到家裡拜訪的朋友出錢出力,成功幫助了54所農村學校。

政治大學選拔寧夏服務團學生,並至北京大學參訪

      喬龍慶的理念獲得愈來愈多人認同,22年以來,由她所組成美國科技教育協會(Education and Science Society; ESS)平台,至今幫助超過五千所學校、受惠人數高達三百萬人。除了一開始的「讀」運動,現也發展包括教師培訓、科學營、音樂教育推廣等任務,項目不斷擴大。

坐了14小時的火車,終於到達寧夏銀川
      
      身為教育系友喬龍慶女士長年奉獻村教育的貢獻,政大去年在83週年校慶大會上頒授名譽博士學位,肯定教育系友喬龍慶長期義務投入中國大陸農村教育。而為了讓全校師生更認識喬女士的教育理念和行動,教育學院更舉辦「喬龍慶名譽博士經驗分享座談會」,實際分享她投身貧民教育的經驗,並邀請政大學生共襄盛舉。


活動介紹:

       本次活動是由國立政治大學及美國科技教育協會(ESS)、美國各大學聯合漢語中心(ACC)聯合舉辦的寧夏農村小學之暑期夏令營服務活動。期望透過志工服務,認識中國農村地區之需求,並從服務中了解中國農村環境與文化。

寧夏小朋友合照,教室有大大的五星旗

      十二天的行程不僅是服務學習,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的機會。在銀川及固原的行程中,我們和從美國遠道而來的大學生們(他們參加由ACC舉辦的中文教學服務營)相互交流,了解美國學生對台灣及中國的觀點。

      除了農村小學的服務活動外,政大一行人也依照美國科技教育協會(ESS)的行程安排建議,代表台灣大學生和美國及中國的學生進行文化交流。美中台三方學生於714日於寧夏固原二中禮堂舉行的座談會上,探討彼此教育方式、民間文化及國際觀點的異同之處。

小朋友開心的玩著剛製作完成的紙風車

亞琪的課程設計:地理大富翁

世界地理 (負責人:亞琪)

在共計三小時的地理課中,我們將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介紹入門的地理常識,以培養寧夏學童開拓的國際觀及勇於探索環境的生活態度。在課程中,我們將結合中國及世界地理知識與耳熟能詳的「大富翁」遊戲,以分組競賽及搶答積分的方式激勵學童主動參與課程問答,以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


帶小孩子跳童年回憶:健康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