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0, 2011

Introduction to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出國交換的半年,我就讀於加拿大溫哥華的「西蒙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大學。「西蒙菲莎」是當年探索溫哥華地區的探險者, 我覺得聽起來有點像狗食品牌「西莎」。其主校園坐落於英屬哥倫比亞省本那比 市內山上(很冷,且冬天的時候會下雪),也就是我寄宿家庭所在之地。加拿大大眾運輸系統完善,我搭大眾交通工具就可以到學校。去學校要先坐 123 路公車, 轉捷運(Skytrain)後再坐公車 145 路上山到學校,路程要將近一個小時。現在天氣漸漸轉涼了,冬天的時候在寒風中等公車是一大煎熬。


令人眷戀的陽光草坪


     校園座落於山上,山路大概要走一個小時。還好有接駁公車 145,要不然住 在山下的住宿生每天都要爬山了。學校建築是一體的長型建築,主要建築間皆有 走道連接。在多雨的溫哥華這是個貼心的設施,我都沿著走道走,就不怕雨淋日曬了。但是還是避不了風,寒風沿著走道咻咻地襲面而來,有時候連牙齒都冷得發顫呢。


長形的Simon Fraser Univesity 校區


     學校有廣大的草皮,每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學生們就會帶著自己的午餐,三 兩成群的躺在草地上聊天、曬太陽。上星期才和同學在草地上邊聊天邊吃午餐, 享受著學校居高臨下、環山群抱的悠閒風景,很是愜意。至於午餐,學校餐廳並 不比加拿大其他地方好吃,最多的還是三明治、速食類的油炸食品。到哪裡去都 有咖啡廳,咖啡豆的味道濃的不得了。咖啡上會淋上非常多的鮮奶油,還會加非常多的糖,這就是道地的溫哥華咖啡囉。



Thursday, September 8, 2011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s: Linguistics(LING 220)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s: Linguistics (LING 220)
語言學導論 

     我認為這堂課對非文學主修的學生而言滿有挑戰性的,其專門研究「語言學」。


語言學研究範圍

     與學習語言不同,語言學是研究所有人類語文發展有關的一門學術科目。語言學是一門關於人類語言的科學研究。語言學包含了幾種分支領域,包含了詞法、句法以及語音。
      在學習語言學中,對我而言的困難之處是語言學有許多專有名詞,例如我現 在在學「語音」,就要學習發音部位的英文。(齒齦、硬顎、軟顎、咽腔壁、聲 門、會厭等)。單字都很像,有時候我記不得,常要回去翻找。教材介紹很多種 語言的共通之處,也會特別將加拿大人與其他英語系國家發音不同之處拿出來探討,畢竟這是加拿大的大學!老師每週都會有指定習題,但是是出下一週才會教章節的習題,也就是事先要預習的意思。因為有很多理論,所以這也是要下最多功夫的一門課。 

語言學導論上課大綱


General description
Linguistics 220 introduces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language by focusing on the core areas of linguistics: phonetics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perception of speech), phonology (the patterning of speech sounds in language), morphology (word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syntax (sentenc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and semantics (analysis of meaning in language). There are no prerequisites for this course.

光看到這就嚇了一跳吧!別擔心,有貼心小提醒。


How to succeed in Linguistics 220
1. Do all the readings in advance of the lecture, then reread them again and go over your notes after the lecture. This is not material that can be grasped after a single read.
2. Come to the lectures with your assignments completed. Learning linguistics is like learning to dance—the only way to learn is by doing it.
3. Don’t let small problems become big ones. If something is unclear or you are struggling: tell us so we can help. Also, seek out a good study partner.



有興趣深入研究,請見語言學導論上課大綱

Wednesday, September 7, 2011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s: Asians and North Americans in Public Discourse (ASC 300)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s:
Asians and North Americans in Public Discourse


西方媒體揭露的中國形象 

      這堂課主要在探討從歷史上到今日「中國」在西方中的形象揭露。老師姓「孔」,是說話有濃厚北京腔調的中國人,也是至聖先師孔子的後代!課堂上很多華僑,許多東方面孔說著流利的 英文,討論地卻是深入的歷史議題。老師每個星期會給學生非常多的閱讀材料並 要求寫書摘。因為題材牽涉中西方的歷史議題,閱讀篇章有許多艱深的詞彙。舉例來說,我們要讀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的原文,還有連中文版都不太好讀懂的薩依德「東方主義」英文版。為此,老師在開學的第一堂課就先做了一次測驗,拿一篇討論中國經濟發展的期刊文章要求學生摘要、分析並評論。若是作答無法通過老師的標準,那就會被老師強制退選。


Orientalism written by Edward Said


      在作答的時候,旁邊的加拿大人神速的看完後就咻咻的奮筆疾書,而我卻才剛看完一半。我狂冒冷汗,希望不要被退選,要不然改選其他課會非常的麻煩, 交換學生也可能已經錯過機會選擇比較好的課了。交卷時,一題我寫了五行字, 我偷瞄旁邊的老外寫了十行。老師只告訴大家,「如果未達標準,過兩天會用電 子郵件通知你退選」。接下來兩天我都抱著等死的心態開郵件信箱,但也都沒有老師寄來的消息,我就這樣以五行字通過了老師的標準。下星期繼續去上課,本來三十多人只剩下二十五人,也不知道他們是自己退選還是被老師退掉了。


ASC300 的資格考使我非常緊張!


     每次上課,老師會要求同學先做閱讀書摘,指出大意來。但加拿大人上課好像很喜歡天馬行空的發表言論(?),每次都很明顯地離題,或是做出一些自己洋洋得意的評論來。本著大學學術自由的風氣,老師還是會說「這是個很好的評論」或是「同學的觀點非常有趣」。不過從老師的神情判斷,我猜他是想說「我進度快趕不完了,別浪費時間啦!」。這就是英美體系鼓勵自由風氣教育的有趣之處。

     這堂課從東方主義開始,介紹媒體的傳播其實包含許多不確實的資訊,也間 接影響西方世界觀察世界其他地區的角度。西方人對世界的認知可能是從本位主 義出發而扭曲的形象。接下來我們閱讀從西元 13 世紀開始,記錄中國的文獻。 和我所學的中國歷史兩相對比之下,真的非常有趣。例如,清朝在中國的傳教士 記錄中國人是缺乏神經系統的,因為他們能夠忍受酷刑而不喊痛。因此,當代的百科全書就記錄著:「中國人沒有神經,但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我認為他們邏輯很奇怪:因為如果中國人真不怕痛,那對罪犯施行這些酷刑有何意義呢? 


西方人對中國的印象建立在大眾媒體傳播的資訊上,
但其印象和中國實情卻不一定相同。


ASC300 課程大綱: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will examine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these historically changing attitudes by following two popular movements which have deeply influenced North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Buddhism and Asian martial arts. We will first develop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by briefly exploring such concepts as orientalism, foundational myths, transnationalism and globalism, and then consider the place of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in Asia. 
    However, most of our discussion will focus on what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represent in the West, both historically and at present. The course will include scholarly readings and source texts dealing with Buddhism and Asian martial arts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ose two movements in Asia in addition to articles and video clips examining how Buddhism and Asian martial arts moved into North American society and their present-day significance. Some of the questions we will consider in the class are:

• What was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before WWII?
• What kind of “dialogues” occurred that allowed Buddhism and Asian martial arts to become part of North American culture?  
• In what ways have cross-cultural influences developed new forms of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 What new popular mythic views are now established in Western society around Buddhism and martial arts? 
• How do Buddhist movements and Asian martial arts contribute to stereotyping of Asians and to promoting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對這堂課授課內容很有興趣嗎?請見西方媒體揭露的中國形象 課程大綱

Tuesday, September 6, 2011

Introduction to Course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BUS430)

Introduction to Courses:
BUS430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跨文化管理)


     顧名思義,這堂課就是「管理學」加上「多元文化」。在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下,如何克服文化間的障礙,實行有效的管理呢?這就是本堂課要探討的議題。 老師是保加利亞人,卻說著一口完美的英語。課堂十分生動,老師常播放與文化 議題相關的影片,藉以釐清他所想表達的觀點。不時還會穿插因文化不同,而產生誤會的小笑話,但說真的有時候我搞不太懂笑點是甚麼!
其實這堂課本身就是文化小融爐了。


溫哥華龐大的移民形成城市獨特的多元人種景觀


      在將近三十人中,可以看到加拿大人、 美國人、華僑(大部分是華僑,因為華人很喜歡念這所學校,特別是念企業管理)、 印度移民、不丹人、法國人、智利人、以及北非移民,當然還有來自東歐保加利亞的老師。上這堂課就像走在溫哥華街頭,有著各色人種一樣的種族多元。在第 一堂課老師便調查同學們去過的國家,大家經驗紛異,相加起來不到三十人卻踏進了六十多個國家。可由此一窺同學成長經驗的迥異程度。

     還記得在第一堂課時老師將全班分三組,並將每一組分隔在個別的討論教室 中。三組要扮演不同文化的國家,如 A 組是「父權至上、男重女輕、重視秩序、 科技落後」,而 B 組是「狂放不羈、男女平權、講求公平、科技進步」。再將 三組扮演不同文化的同學打散成 8 組,要求這些「不同文化」的同學根據「本國」 的文化需求,規劃一個理想的大學城。想當然爾,代表不同文化的同學們會有個 字的堅持,以及伴隨而來的衝突及協商。而這些矛盾基本上就是我們在這堂課程 中要學習解決的主要課題。


學習如何解決移民問題,為溫哥華政府當前努力的一大目標。


      當前企業管理課程的風氣是「個案教學」,這堂課也採用許多個案做為教材, 讓同學們應用書本上的管理理論。我們要討論的章節有溝通、組織、領導、激勵、 協商、道德議題。每個主題的個案選自來自世界各地的有趣案例,如美國的度假 村莊管理、阿根廷的旅館家族企業、中國的洗碗機製造商等,並會將這些管理者 所遇到的困境加以分析,及尋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法。這堂課的評分標準之一是一 具發言的積極程度,可以想見本來就勇於發表想法的加拿大人更是積極發言。

      在這堂課上的發言比較有品質。可能是因為老師善於控制場面,同學的發言 較不容易偏離話題。同學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也到過許多國家旅遊,所以呼應了 課程主題「多元文化」。在學習溝通時,老師提及不同民族表達反對意見的方法 不相同。一位加拿大籍的男同學發表,「我到韓國去交換學生時和當地學生討論。 當韓國學生要反對我的意見時,他們並不會像我們加拿大人一樣說『我不同意你』, 而是說『你的意見很好,我們可以再想一想』,但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卻完全忽視 我的意見。」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含蓄」吧! 


學習如何與不同背景的人士合作,是全球化趨勢下重要課題。



課程內容(官方):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area of international and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By learning about the dilemma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are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work environments, students will be better able to function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 business world.  
    The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convey to students a way of thinking that increases their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crossing national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on organizations and on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Special emphasis will be placed on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and groups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focus of the course, as opposed to being country specific, 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in intern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work settings.